logo

文化遗产

CULTURAL HERITAGE

-
梨花春史话

梨花春史话

梨花春史话

  • 分类:文化遗产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0-30 00:00:00
  • 访问量:0
概要:
概要:
详情

梨花春历史故事
 

  一、沙陀人建立金城县,天王祠飞出金凤凰

  早在新石器时代,应县境内就有原始部落居住。在漫长的原始社会\奴隶社会,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。战国时,赵武灵王击林胡,破楼烦,扩地千里,应地归赵国。秦统一后应地归雁门郡。东西汉时置剧阳县。西晋时被鲜卑族占领,东晋时应地属前秦,后归北魏。隋唐时,应地一直是汉人与突厥、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争夺战场。

  公元809年,西突厥的一分支沙陀族首领朱邪执宜归顺唐朝,定居神武川天王村(今应县地面),安营扎寨,操练兵马。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协助唐朝屡立战功,势力扩大,先后被封为蔚州刺史、朔州刺史、云州守捉使等,还被唐王朝赐姓李、名国昌。

  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生于公元855年,他降生时,十分难产,族人按习俗鸣锣击鼓催生,正值雷电交结天降暴雨,其宅左天王祠井水暴溢,井里飞出一只金凤凰。因此,后人称此井为金凤井。井水甘洌清澈,酿造出来的酒甘醇无比。对于李克用的出生,明《应州志》记载:“母曾祷于天王祠,感金甲神人之应耳”。“《一统志》载:相传唐晋王李克用生时,井有金凤飞出。元遗山咏其迹,有‘飞出摩天金凤来’之句.至今犹有纷辉,或时光吐,人皆奇之。”
  此后,李国昌父子在天王祠村新筑城垣,取名金城,应县县城的名字就叫金城县了。公元869年9月初九,天王村天王祠正举行庆功宴会。席上摆的是他们在县南山狩猎来的珍禽野兽,喝的是用金凤井水酿成的美酒。觥筹交错,热闹非凡。他们正在祝贺元帅李国昌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,又在庆祝新修筑的金城城垣刚刚竣工。

  二、金城美酒壮神威,应州出了两皇帝

  李克用15岁时随父从军,他力大无穷,武艺高强,精于骑马射箭。他助唐王朝打败黄巢,平定多处叛乱,被唐王朝封为晋王。后又扩展势力,占据整个山西。

  李克用死后,其长子李存勖承袭晋王之位。他南征北战15年,取幽州,吞河北,灭梁朝,御契丹,统一北方,于公元923年建后唐,为唐庄宗,这是应州出生的第一个皇帝。

  应州出生的第二个皇帝叫李嗣源,本系沙陀族,公元867年出生于金城城内,从小随李克用作战,屡立战功,先后被封为代州刺史、相州刺史、昭德军节度使、藩汉内外兵马总管。他平定后唐内乱,926年即皇帝位,为唐明宗。

  再说李嗣源在洛阳做皇帝后,在老家金城立了祖庙(原址在现在应县城内东北角的净土寺)。并把金城县升为州的建制,在应州设立彰国军节度使,管辖范围东到蔚州(今河北蔚县),西至寰州(今平鲁区)。这个州名一直沿用了近千年,直到民国元年(1912年)应州改为应县。

  相传,李克用、李存勖、李嗣源为首的沙陀人十分喜爱家乡金城美酒。每上阵前,为御寒气,壮胆志,必先饮酒,披坚执锐,冲锋陷阵,所向无敌。打胜仗或有庆典大事,设盛宴置美酒,论功行赏,激励士气。酒也成为当时巧用智谋,或成就大事,或引起大祸的缘由。如朱温(后梁太祖)任宣武节度使时,怕李克用日后成他的劲敌,设宴灌醉了李克用图谋杀害,幸被克用亲兵救出。还有李存勖设计宴请群臣,在开怀畅饮中拿下图谋叛逆的将领,平定内乱。再说后唐末帝李从珂酒醉后,一句玩笑话,成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造反的导火索,借契丹兵力推翻后唐李从珂政权,建立后晋,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,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“儿皇帝”。

  三、疯乞丐巧取美酒,撒雨钱周济百姓

  辽圣宗统和二年冬(984年),应州遭兵灾,人民饥饿贫困。忽一日,有一疯乞丐踞金凤井台,汲井水让街巷数百人饮,众人皆醉,当日州城霍家酒坊美酒五十多篓不知去向。同日,疯癫乞丐又以毁坏金凤井为由施暴,向州官索要官钱三百万,并向空中撒起,大风卷起钱币如下钱雨,尽洒落在城内贫困者院内。然后,疯癫乞丐唱着歌走出东门,不知去向。应州城内啼饥号寒的百姓,得了这场钱雨,修房补屋,买米购盐,置田耕种,生活安定下来。

  第二年,应州百里田畴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桑干河畔,翠微山下村村寨寨多有酿酒作坊兴起。虽没有州城内金凤井的龙泉水,比不得霍家祖传绝艺,但也平添了不少升平气象,三乡五里,道边林畔,随处可见酒旗飘摇,店家留客。

  应州城内疯乞丐“卖井雨钱”的异事,在官修《应州述异》中有大略记载:“辽圣宗统和二年冬,应州遭兵变,民饥困。有丐如疯魔者,踞金凤井台,汲水饮街巷百姓数百人,皆醉之。是日,州城霍姓酒坊凭空失酒若干,不知所之。又疯乞丐踞井施暴,逼索州衙官钱三百万,风卷散落阖城巷,尽为贫者拾取。后,疯乞丐作歌出东门,杳不知所往、、、、、”。

  四、宋辽争夺应州地,太后赐名梨花春

  契丹原是鲜卑族的一支,公元344年,从鲜卑族分离出自称“契丹”。经过部落联盟的发展和革新,契丹在唐代逐渐强大。首领阿保机统一八部,向南侵略。从公元907年辽建国至1125年灭亡,活跃了219年。他们在北方、东北方与中原黄河游域地带,与五代、北宋、西夏、金演泽着漫长的战争、掠夺、结盟、纳贡活动。同时也受到了汉族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,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王朝。据辽史记载,辽建国后,设置官吏,征收租税。来自“市井、商贾”的部分归当地官府,来自“酒税、课纳”的部分归朝廷。这说明酿酒已成为辽时的一大产业。

  应州是当时辽宋两国争夺的重地,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地带。公元982年,辽景宗病亡,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,尊母萧氏为太后,萧太后临朝摄政。公元986年她带领大军击败争夺燕云十六州的三路宋军。次年,萧太后西巡至应州。州官献上城内霍家酒坊生产的上等好酒,太后饮,只觉香沁五内,飘飘欲仙,连连夸赞:“真乃好酒!”州官奏道:“此酒用井凤井水,东乡优质高梁,南乡上等大麦,霍家酒坊霍老二师傅酿造而成,请太后赐名!”太后闻言,瞻顾左右,见佛宫寺梨树春花开放,雪白灿烂,生机盎然,随即景命名:“此乃我大辽国国酒,酒名‘梨花春’”。

  五、老令公美酒赏将士,杨家将威名震塞外

  公元986年,宋太宗举倾国这兵,分三路大举伐辽。一路是以大将曹彬为元帅,直取幽州(今北京);第二路是以大将田重进为元帅直取飞狐(今灵邱);第三路是以老将潘美为主帅,驻守代州的杨业为副帅,由代州出兵雁门关,直取西京云州(今大同)。杨业号称杨无敌,率领七个儿子一举攻下雁门关外的云、应、寰、朔四州。

  杨业攻破应州后,令帐前校尉将霍家酒坊八十多篓贡酒犒赏将士,怎奈数万人马,岂能人人得享甘醇。于是,杨业命将八十篓酒倾入金凤井中,汲上的井水仍清洌芳香,不亚美酒。他令将井水分送诸军营,三军将士大宴一日,齐呼:“杨元帅好酒!”传说应州金凤井水有酒味,盖源于此。

  不料攻幽州、飞狐的两路宋军大败,辽集中主力向云州杀来,杨业与辽兵激战沙场,可恨的是主帅是潘仁美和监军王侁忌贤妒能,挟嫌报复,陷杨业于绝地,所部宋军全部战死,无一投降。杨业身带重伤被俘,绝食三日,箭创并发而死,

  后来,杨业的六子杨延昭驻扎代州,镇守三关(雁门、宁武、偏关),保家卫国,杨将军故事在应县广为流传。应县南山上有六郎的战斗遗迹“六郎城”、“孟良城”、“马刨泉”等。

  六、梨花春酒泯恩仇,澶渊之盟边境宁

  公元1004年秋,辽圣宗亲率大军从幽州出发,进逼澶州(今河南濮阳县)。辽宋澶州决战,宋军采取“避其锋芒,击其归惰”的战略,3万铁骑拼死奋战,杀得辽军尸横遍野,损折大半,丢却辎重器械无数。萧太后败退之际,在军大帐几案上置“梨花春”美酒一坛,给宋真宗遗书一封,谋求议和之事。
  宋派使臣来辽议和,双方各执已见,互不相让,陷入僵局。萧太后灵机一动,和顏道:“宋使远道而来,摆宴接风洗尘罢。应州‘梨花春’美酒极是醇香爽口,请贵使臣畅饮!”,梨花春摆上宴席,宾主频频举杯,措词自然温婉了许多。罢宴时大致议定:宋朝向辽岁输银10万两,绢20万匹,辽国向宋岁输黄牛1000头,“梨花春”美酒500篓,两国休兵,各守疆界。澶州之盟结束了宋辽争夺燕云之地半个世纪的拉锯战。此后相当长一个时期,边关安靖,和睦相处。

  七、应州建成释迦宝塔,萧太后大摆庆功宴

  辽兴宗皇后为应州人,拜北府宰相萧孝穆为父,称萧皇后。公元1036年,兴宗皇帝带着皇后来应州省亲,她笃信佛教,向兴宗提倡在应州兴建一座佛塔。兴宗同意后,即令宰相萧孝穆操办此事。1055年,兴宗死,子道宗立,尊母萧皇后为太后。1056年,应州佛宫寺释迦木塔建成。此塔呈八角楼阁式,高36丈。各层全用木柱斗拱支撑,玲珑剔透,世间奇观。梁坊彩画一新,光芒四射。各地慕名观赏者成千累万,南方的宋朝,西方的西夏,东方的高丽,西域天竺国等官员、使节、僧人云集应州。萧太后在应州城大摆庆功宴,仅本地产的梨花春美酒就用上千篓,城内十几家酒坊昼夜酿造供给不上。萧太后虽不胜饮酒,这些日子喝了老家的酒,郁香爽快,心旷神怡,回味无穷,连声赞美:“好酒,好酒!”并随口说道:“我离开老家多年,想不到竟有如此好酒,是哪家酿造?”县官忙把城内霍家酒坊掌柜叫来回答。霍家掌柜躬身答道:“梨花春酒美在地域所致,所用城内金凤井水和离城十里之龙泉深井水,所用粮乃本地东上寨高粱,南乡小石口大麦。至于酿造之法,只可意会,难以言传。譬如制曲,纯粮杂以糠麸,发酵之后,是为糟曲。酿酒蒸曲,又关系酒色之清浊,酒味之醇淡,酒浆之粘薄,酒力之绵烈。其中火候、功夫,最为讲究,把握时辰,见好收功,是为美酒;延捱迟误,火候过头,则清水不如矣!”。
 

  八、元好向再咏金凤井,曹之谦讲学书学崖

  话说金未元初之际,山西忻州秀容(今忻州市)出了一位文学巨匠,他就是当时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历史学家元好问。公元1241年,元好向北游访友来到了雁门关外的应州,受到了在应州的好友曹之谦等人的热情接待。在游览了著名的佛宫寺后,10余天沉溺在酒宴中。梨花春酒的甘淳激发了他对应州的热爱和创作灵感,他一连写了6首歌咏应州景物和人情世道的诗篇。其中一首《题金凤井》更为脍炙人口:“此地曾云海眼开,古今人喜畅奇哉。料应丹穴相穿透,飞出摩天金凤来。”感叹金凤井水象海眼大开的神水、圣水,回应唐晋王李克用降生时天王祠井飞出金凤凰的神奇传说。

  再说元好向的应州好友一代文豪曹之谦乃是金朝宰相高汝励的外甥。他出生于金朝末年,金哀宗时任尚书省左司椽。金亡后不仕元朝,在外地讲学30余年,晚年回应州隐居于茹越口深山的书堂崖村(现有此村)。他著书写诗,饮酒自乐,梨花春酒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。

  九、元英宗信佛修木塔,观木塔饮酒行封赏

  话说应州在元朝的近百年统治中,不仅民族高压政策使应州人苦不堪言,而且几次重大灾害更是雪上加霜。公元1267年(蒙古至元四年)发生特大水灾。公元1305年(元大德九年)发生6.5级大地震。公元1309年遭受特大旱灾。几次大灾害,应州人畜死伤无数,建筑物遭到重大破坏,宝宫寺木塔也遭受重创。公元1320年,元英宗即位,极信佛教,下令在各地修建佛寺,并对应州木塔维修加固。三年后维修完毕,木塔面貌一新。英宗皇帝十分高兴,在驾幸五台山佛教圣地后,来应州观赏木塔。英宗在应州住了两天,当地官员奉上佳肴和应州上好的梨花春美酒,英宗龙颜大悦。再拨银两将木塔没有妆金的佛像全部妆金,应彩画的部位全部彩画,并嘉奖了参与木塔维修的官员工匠,将县监狱的囚犯全部释放,然后启程到浑州。

  十、明成祖连战连捷,登木塔赞叹“神工”

  元末明初,雁门关一带是元、明双方争夺的战场,人烟稀少,极为荒凉,州城满目疮伤,但木塔仍然矗立其间。洪武年间,对应州城维修缩小改筑,加固城墙,建城楼庙宇,蔚为壮观。应州经济文化逐渐恢复,出现了一派繁华景象。再说明成祖即位后,先后四次率师北征,粉碎了元朝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。1423年(永乐21年7月)明成祖为欢庆讨伐蒙古首领阿鲁台的巨大胜利,来到应州,登上了雄伟壮丽的应州木塔,亲自题写了“竣极神工”的牌匾,隆重地封赏了随行出征的有功人员。并在大同驻扎,亲自布置了沿平型关至偏关的防御体系,应州酒坊的梨花春酒也源源不断地送往大同,供明成祖及其部下享用,直到冬十一月返回北京。

  十一、走西口蒙汉融合,应州酒日益兴盛

  明清时,往来的商贾和众多佛教信徒朝觐应州佛宫寺圣塔,使应州的酿酒作坊日益兴盛。明万历年间,酒税的收入占到全州税收的6%。清乾隆年间应州有酿酒缸房11家。同治年间,应县有名的酒作坊就有刘氏的万盛魁、张氏的聚和店、蔡氏蔡缸坊、吴氏的德泰泉、何氏的福和永、康氏的福成永、郭氏的兴盛泉、赵氏的义德成等。其中规模最大的万盛魁拥有97间缸房。酒质最好的张氏聚和店不仅进入京城,而且进入宫延。上甘港的蔡缸坊经营着油坊、缸坊、当铺,有地200余亩,是农工商一体的大老财。群众流传着蔡缸坊的酒坛搬倒能把下甘港、旧堡、两村冲了,可见其产量之高,作坊之大。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:明末清初以来,陕西、山西北部(包括一部分应州人)的汉族农民因不堪地主、官府的压榨穷困潦倒,开始迁来漠南蒙古西部地区,这就是后来的走西口。汉族人民进入蒙古地区,帮助蒙古人民发展小手工业和粮食加工业。清初以来,蒙古各农业区都出现了酿酒的烧锅,应州梨花春酿酒技术在内蒙一带广为传播,应州人也汲取蒙古人民酿造技术特长,不断改进技艺。应州所产的酒不断销往内蒙一带。

  十三、大汉奸献酒无耻高升,乔日成以酒蒙混过关

  民国时期的38年,应县仍是战乱之地,人民群众漂泊离流,生活艰难,但善酿酒、喜饮酒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。1938年日寇侵占应县,烧杀掠抢,无恶不作,城内工商业者被迫关门停业。西街万泰泉“梨花春”酒坊掌柜也将酿酒器具隐藏,积存的瓮装梨花春酒埋入地下。当时的应县中学教师、大地主出身的王相丧失民族气节,哄骗万泰泉掌柜拿出一坛梨花春酒献送日本指导官,并以此作为敲门砖,取得日本人的信任,被任命为应县中学校长,后又被提升为伪应县县长,成为日伪时期应县的头号大汉奸。

  再说应县的头号土匪头子乔日成,在日本投降后,收罗日伪警察残部,占领应县城。为了投入国民党的怀抱,他把抢劫来的大量银元和几十篓梨花春酒送给国民党二战区长官,被委任为“雁北挺进纵队”少将司令,并供给武器弹药和粮饷。后来,国民党上峰派上校温天和等三人考察乔日成部队状况,乔日成以应县之美食佳肴,举行盛宴招待,饮梨花春酩酊大醉,然后再抽大烟。夜晚,美色诱惑。温和天再没心思管乔部的事了。乔部本来兵力不足4000,却上报8000人,有4000人吃空饷;而且临走时还给乔日成制作一块大匾,上书“顶天立地”。半年后,在解放军攻城时乔日成被击毙。1948年5月24日应县解放时,那块牌匾和乔日成的塑像被应县群众砸烂。

  十三、还乡团抢劫蔡缸坊,解放军勇夺梨花春

  据县志记载,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应县共有酿酒缸房9家,其中城内有成记缸房、盛记缸房两家,其余均在乡下,小石口村有三家:昌盛泉、于缸房、义和明缸坊;南河种有两家:富记缸坊、心慎成缸坊;还有上甘港蔡缸坊,大北头的大成涌缸坊,南泉的庆记缸坊。

  解放战争时期上甘港蔡缸坊后裔蔡世如在南泉村开办缸房,与我党解放区人员联系甚密,引起乔匪及还乡团仇恨。1946年秋,驻守在县城乔匪下属的3个还乡团300余人来抢掠,他们把蔡缸坊的酒装满四、五车,又将剩下的酒缸打乱。这时驻守在小石口的我党雁北军分区十二团接到告急电话后,立即赶到南泉村截击,毙伤敌130余人,俘30多人,为群众夺回粮食2万斤、酒3000斤、牛羊鸡和衣物等,全部由群众认领归还。
十四、应县酒业持续发展
传统名酒初现光彩

  解放初期,应县有酿酒缸坊近20家,1956年多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为公私合营酒厂。1958年,县国营联合加工厂和副食品加工厂开始生产白酒,供应本地。1961年,由于粮食紧缺而下马。1972年,县粮食加工厂成立制酒车间,日产散装白酒50余斤。1976年生产古塔牌黄芪酒。1985年有职工6人,年产白酒23吨。

  1974年,在县城新建西路21号开始筹建酒厂,1975年竣工试产,1976年正式生产。共有职工45人,当年产酒80吨,销售收入10.65万元,这就是应县地方国营酒厂的前身。由于土法上马,设备简陋,规模较小,产量不高。但是凭着一直传承下来的酿酒技术和本地优质水源,口感还是不错,所酿造酒被当地人抢购一空。由于产品销路不错,应县酒厂逐年发展,1981年产量562吨,销售收入103.6万元。实现利税36万元。但在八十年代中期以来,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产品质量没有提高,品牌单一,销售不畅,到1986年库存积压300多吨,企业陷入困境。1988年,应县酒厂新的领导班子选贤任能,完善制度,强化营销。同时,从山西食品研究所请来了专家,传授多维曲酒的工艺技术,挖掘当地梨花春文化历史和传统技艺,经过刻苦攻关,终于研制成功第一代“梨花春”,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。1989年经济效益回升,1990年产量上到1050吨,1992年增到1718吨,连续三年实现利税超百万元。但是到了1993年,销路又遇到了较大困难,亏损83万元。
 

  十五、团结拼搏勇创一流,梨花春步入腾飞路

  1994年4月,应县酒厂组建了以赵杰为首的领导班子,抓改革,促管理;兴科技,上质量;创名名牌,拓市场。应县酒厂实现了超常规,跳跃式发展。1996年改组为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,2001年彻底改制为股份民营企业。年产量由原来的1000余吨增加到了万余吨,实现利税由100多万元,增加到平均年利税2000万元,最高年达到4000多万元。15年来共创利税4亿多,上缴国家税金3.2亿元,综合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第二,为全县第一利税大户。

  15年来,梨花春集团共投资近4000万元。一个半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流设施、设备的大型酿酒企业。公司总资产达到上亿元,比五十年代初增加了20多倍。公司开发梨花春传统美酒取得了累累硕果。梨花春系列白酒成为山西名牌产品,“梨花老” 品牌价值达1.27亿元,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,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版权所有: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 晋ICP备11003583号 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太原